李凭箜篌引如何体现李贺“诡谲”诗风的
品箜篌诡异其一,听箜篌诡异之声。
《李凭箜篌引》是一首写音乐写到极致的诗歌。我们就要先听一听朗诵,听听李贺如何写出箜篌的诡异之声。从后世评论《李凭箜篌引》中我们感受到有突破和谐的诡谲之美:对优美音乐的描写与赞叹——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震林木响遏行云。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其二析箜篌诡异之点。从听读和评价里,我们感受到李贺诡谲之美的妙处在哪里?李贺在这首诗里面是怎么描写箜篌的美妙的?我们可以从诗句中语言去分析。“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吴丝蜀桐”吴地的丝,蜀地的桐,吴丝和蜀桐都是制作箜篌的精良材料。“张”高秋,这个“张”字非常有意思,在这个诗句里面,可以解释为“弹奏”。而“高秋”是指秋高气爽的秋天,在秋高气爽的天地里头弹奏箜篌,可见它的张力之大,它可以令人联想到弹奏者的胸襟博大、开放。在此弹奏的音乐声到底如何呢?“空山凝云颓不流”,在天地间弹奏的箜篌,空山凝云也就有了着落了。云彩是在天空自由流动的,可此时在这里“空山凝云”,因这美妙的箜篌声,天上的流云都停下来了。此处可见李贺的想象真的是功力无限。“江娥啼竹素女愁”写了一个典故,这是娥英、女皇的传说,两人曾在湘水边为舜帝而哭泣,因泪痕留在竹枝上而形成今天的斑竹。这是把悲剧性的典故,与箜篌的音响效果连接在一起,使它历史的境界得以延伸。“李凭中国弹箜篌”,正是在这个博大的历史时空中,引出了李凭高超的箜篌弹奏技艺。其三赏箜篌诡异之地。“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这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其中用到了两个动词“碎”“叫”。李贺选择这一组的意象“昆山玉”“凤凰”“芙蓉”“香兰”。这两句写的是箜篌的音响效果非常强烈。连昆山之玉都被震碎。有一种理解是说形容箜篌的音调尖锐,或者形容它的音高。《诗经》曾经有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这里的凤凰、梧桐是高贵、高雅的物象,所以在此,李贺是在表现箜篌音乐的高雅。诗人在写音乐声的时候,是以声类声: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芙蓉泣,状其声之惨淡;香兰笑,状其声之冶丽。李贺在此运用多种意象,极力描摹音乐的效果。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