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秦王的质问唐雎是怎样回答的
课本剧教师指点:第一场秦王要与安陵君“易安陵”,只派个人传句话来。
故事开头就暗示着秦王恃强凌弱的蛮横态度。读时注意把握语气;第二场秦王口称“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后来传话的口气却很强硬,分明想并吞。安陵君虽然对秦王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秦王碰了钉子,不高兴,就进一步说明秦王换地是假,吞并是真。所以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对于秦王的虎狼之威,唐雎镇定自若,成竹在胸,当秦王妄图以“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所谓“天子之怒”来慑服唐雎时,唐雎安安详详地回答了一句“臣未尝闻也”。接着又提出“布衣之怒”的威力来对抗秦王。读时注意表现出唐雎的沉着、机智、敏捷。第一场[安陵国]秦国使者(傲慢地):我们国君打算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安陵君(为难地):我应该谢谢大王赐给我恩惠,用大的换小的很好,虽然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使者回到秦国,向秦王禀报,秦王大怒,消息传到安陵国,安陵君怕得罪秦国,派唐雎出使秦国。]第二场[秦国朝廷]秦王(怒气冲冲地):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为什么不听从我 况且秦国灭亡韩国灭亡魏国,可安陵君却凭借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一个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想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他的领土,但是他违抗我的愿望,岂不是小看我吗 唐雎(凛然地):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并且守住它,即使拿到一千里土地来,也不敢交换,何况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您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唐雎(直视秦王):小臣不曾听说过。秦王(威胁地):天子一发怒,将有百万人死亡,血流千里。唐雎:大王曾听说平民发怒吗 秦王(不屑地):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正色地):这是庸人发怒的样子,不是说志士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有一道白光直冲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老鹰在殿堂上搏击。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志之士,他们胸怀愤怒还没发作的时候,天上就降下了征兆,加上我就有四个人了。如果志士真的发了怒,将会有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将穿上白色的孝服。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说罢)拔出宝剑站了起来。秦王(顿时脸色沮丧)挺身跪起向唐雎道歉道:先生请坐,哪至于这样!我懂了,韩魏灭亡而安陵却凭着五十里的地保存下来,仅仅是因为有您唐雎先生在啊。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