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溶酶体是如何由高尔基体形成的

溶酶体是如何由高尔基体形成的

发表时间:2024-08-18 13:00:13 来源:网友投稿

初级溶酶体是在高尔基体的trans面以出芽的形式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如下: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溶酶体蛋白→进入内质网腔进行N-连接的糖基化修饰,溶酶体酶蛋白先带上3个葡萄糖、9个甘露糖和2个N-乙酰葡萄糖胺。

后切除三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甘露糖→进入高尔基体Cis面膜囊→N-乙酰葡糖胺磷酸转移酶识别溶酶体水解酶的信号斑→将N-乙酰葡糖胺磷酸转移在1~2个甘露糖残基上→在中间膜囊由N-乙酰葡萄糖苷酶切去N-乙酰葡糖胺形成M6P配体→与trans膜囊上的受体结合→选择性地包装成初级溶酶体。溶酶体的形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一般认为溶酶体里的酶是经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后运输到高尔基体,在此经过加工、分拣与浓缩,被覆外膜,形成囊泡,然后离开高尔基复合体,此时只含水解酶而不含被催化的底物,称为初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与细胞内的胞内体、吞噬体和自噬体融合形成复合物,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发挥作用,将胞内体和吞噬体等逐步消化,此时的溶酶体不仅含有水解酶。而且含有大量被催化的底物,是一种正在进行消化作用的溶酶体,被称为次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内的消化作用完成后,酶的活力变得很弱甚至丧失,仅留有未消化的残渣,称为残余体。扩展资料溶酶体中的酶①种类目前已发现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有60余种,包括水解蛋白质、糖类、脂类等物质的酶。例如酸性磷酸酯酶、组织蛋白酶、核糖核酸酶、透明质酸酶、磷酸转移酶、β-半乳糖苷酶、芳香基硫酸脂酶A和B等。大多数溶酶体里的酶是糖蛋白,但也有例外,如鼠肝细胞和肾细胞溶酶体里的酶大部分是脂蛋白。

②来源溶酶体中的酶与分泌蛋白的形成类似,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不成熟的酶,然后在信号肽的引导下进入粗面内质网,经初步加工连接一些糖基团、如葡萄糖、甘露糖和N-乙酰葡萄糖胺等,内质网通过形成囊泡将这些较成熟的酶转运至高尔基体,经高尔基体的再加工,如将N-乙酰葡萄糖胺残基移接到甘露糖残基上等,形成成熟的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溶酶体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