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见证了赵国兴衰,为什么最后赵国却选择无险可守的邯郸为都城
三家分晋之后,赵国的国都一开始是在晋阳,后来为了逐鹿中原,于是就搬到中牟。
但是赵国只在中牟待了39年,随后就于公元前386年,将都城迁到了邯郸。至此赵国一直到公元前222年被秦国灭亡,他的都城都是在邯郸。那么在公元前386年,赵国为什么要将都城迁往邯郸呢?原因有这么3个。第一这也是直接原因,因为公子朝刚刚叛乱不久,中牟城里还是十分混乱的。赵国的国君赵烈侯去世后,他的弟弟继位,也就是赵武侯。这个赵武侯还是很讲兄弟情义的,因为在他去世后,他是把国君的位置,交给了哥哥赵烈侯的儿子,也就是赵敬侯。但这么一来赵武侯的儿子公子朝就不乐意了。在他看来既然自己的父亲赵武侯是国君,那么就应该把国君的位置留给他。于是在公元前387年,公子朝在中牟发动叛乱,更为严重的是,公子朝还得到了魏国军队的支持。虽说这场叛乱后来被赵敬侯镇压了下去,但中牟也被搞得一团糟。再加上公子朝在中牟经营多年,赵敬侯在中牟待着也不放心,再加上重新修复中牟城,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大量的钱财,所以还是迁都吧,也省下了一大笔修缮中牟的费用。而且在那时候,邯郸在各方面都已经满足作为国都的要求,只需要稍微收拾一下,邯郸就可以投入使用。第二这也是主要原因,定都邯郸,更有利于赵国争霸天下。邯郸的地理位置,在太行山东麓的南北大道上,又处于古黄河的南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并且拥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也就是说定都邯郸,赵国就能更好地利用这些一充足的物资,来进行争霸天下。要知道在这个时候,原本的晋国已经被赵国、魏国、韩国彻底瓜分完毕,赵国的下一步战略目标,那就是逐鹿中原,争夺天下霸权。而邯郸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燕涿,南临郑、卫,又靠近魏国、齐国,不管从哪个方面,都有利于赵国的进一步扩张。第三中牟已经被魏国三面包围,再不迁都,魏国的军队随时都可以包围中牟。赵国之所以从晋阳迁都到中牟,就是为了能更好地瓜分晋国。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晋国也逐渐被瓜分完毕,赵国这才发现,中牟已经被魏国三面包围,这就导致魏国随时随地,都能将中牟给团团包围住。正所谓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赵国也不可能时刻保持警惕,来防备魏国进攻中牟。既然打不过那离开这地方总可以吧。而邯郸位于 位于中牟以北偏东的方向,两地相距250公里左右。多出了这两百多公里,即便魏国真的对赵国发动战争,赵国也能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也所以在这3点原因的影响下,赵国最终迁都邯郸。而事实上也证明了迁都邯郸,是一件十分正确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