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包括了:福勒和布朗三阶段理论、斯德菲五阶段理论、叶澜五阶段理论、伯利纳五阶段理论(新高胜熟专)。
补充:
1、福勒和布朗三阶段理论关注生存阶段——人际关系。关注情境阶段——考试成绩。关注学生阶段——因材施教。
2、斯德菲五阶段理论预备生涯阶段——有活力。专家生涯阶段——有水平。退缩生涯阶段——倦怠感。更新生涯阶段——重新振奋。退出生涯阶段——离开岗位。
3、叶澜五阶段理论非关注阶段——正式教师教育之前。虚拟阶段——示范学校学习阶段。生存阶段——新任教师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关注教学。自我更新阶段——自我规划。
4、伯利纳五阶段理论(新高胜熟专)新手阶段(1-2年)——适应教育教学环境,积累教学经验。高级新手阶段(2-3年)——凝练教育教学经验。胜任阶段(3-4年)——能够选择有效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对教学行为有更强的责任心。熟练阶段(5年或以上)——对教学情境有敏锐的直觉感受力,教师技能达到认知自动化水平,教学行为达到流畅、灵活的程度。专家阶段(8-15年)——观察教学情境、处理问题的非理性倾向,教学技能的完全自动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兴起了教师专业化运动,在目前的教师教育领域教师专业发展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该问题涉及教育制度的顶层设计、教师管理、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等多个层面,是真正与政策、学术、实践紧密相关的研究议题。对外汉语教师研究同样需要教师发展理论的指导,具体到教师评估方面,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对外汉语教师的评估带来了新视角。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