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在婆罗门学前教育中,有接受教育资格的种姓是

在婆罗门学前教育中,有接受教育资格的种姓是

发表时间:2024-08-18 22:11:23 来源:网友投稿

公元前6世纪以前,印度的教育事业掌握在婆罗门手中,能接受教育的主要人群也是婆罗门等高级种姓,所以这一时期的教育通常被称为婆罗门教育。

婆罗门教育中贯穿着婆罗门教义,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带有明显的等级性和宗教色彩。婆罗门教是印度的早期宗教,源于公元前2000年的吠陀教,把梵天看作是宇宙的主宰和创造者,信奉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三大主神,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赞成种姓制度。婆罗门作为最高级的种姓,所受教育的体系比较完备。在婆罗门家庭中,儿童约在3到5岁经过剃度礼,开始接受家庭教育。这种学习从儿童幼年便开始,直到成年并取得僧侣资格才结束。古印度盛行家长制,父亲是全家之主,父亲不仅掌握子女生死、买卖大权,也有教诲、培养子女的义务,所以在教育问题上,父亲承担着最大的职责。母亲也承担一些教育职责,通常是帮助孩子养成合规矩的日常生活习惯。

另外这种教学有时请被称为“赖西斯”的圣游唱诗人担任,但父亲也必须在家指导。公元前8世纪后,印度逐渐出现一种在家庭中开办的婆罗门学校,通常被称为“古儒学校”,年幼的儿童均可进入,但是要接受古儒(guru)的检验,检验过关后进入古儒的家中学习。教育内容上儿童最主要的任务是记诵《吠陀》。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