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反应了古人怎样的农业生产状况
以 "彩陶中的古代农业 "为主题,收藏了甘肃、青海两省出土的200多件彩陶,其中大部分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艺术高峰时期的作品。
彩陶馆位于中国农业博物馆的10号馆内。整个展区为圆形,分为四个部分。"社会与生活"、"农业与自然崇拜"、"渔猎与采集"、"农耕与纺织"。这里的彩陶文物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让我们走近这些精美的器物,了解它们所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状况。进入彩陶博物馆,你会看到各种大大小小的彩陶器物,当然它们的用途也是不同的。因为彩陶是为了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中国古代就有 "神农尝百草 "的传说,据专家总结在原始社会,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长期用火烧烤后会变成硬块,于是就将泥土制成泥坯并烧制而成的陶器适应各种用途。这是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彩绘陶器特指烧制前上色的陶器。具有强烈对比的绚丽色彩,具有多种形象的美丽图案,点、线、面的复杂组合...... 彩绘陶器不仅是早期祖先的实用工具,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杰出艺术成就。考古资料显示,世界上最早的彩陶出现在8000年前的亚洲大陆东西两端,而中国是世界上彩陶的发源地之一。作为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流域孕育了彩陶文化区,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彩陶文化区之一。这里是彩陶文化发展序列最完整的地区,从距今约8000年的老观台文化开始,经过半坡文化、庙底沟文化的发展,一直延续到仰韶时代后期,经过3000多年的过程,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景观。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