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社会需求什么样的岗位
在很长的一短时间,岗位需求成为培训需求分析的主要依据。
所谓“干什么、学什么”,我以为,主要讲的是胜任岗位的需要。岗位需求的特殊性主要在于,不同岗位对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有不同要求。所以沿着这一思路,许多部门都去制定岗位职责标准,以期作为衡量任职者资格条件和开展培训的根据。经过多年的探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是难以克服的问题。主要是:岗位标准细分到什么程度?如何解决跨职责工作(领导交办的工作)的问题?我们处在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如何使岗位标准跟上变革的步伐?基于这些困难,事实上,许多单位的岗位标准或者做了但未及时修订,以至于最终弃而不用;或者干脆是个半拉子工程,写出来后从来就没有用过。因而用于培训也是“但闻楼梯响”了。事实上岗位需求也有一定共性。从组织理论讲,随着人们在组织中层级、职责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也是培训的潜在内容)是不同的。如下图:另外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由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王震同志题写书名的《党校教育学概论》就曾指出:“各级党校的教育对象不同,培养目标就不能作划一的规定,必须制定适合于不同教育对象需要的具体培养目标。”“党校需要制定分层培养目标,是由党政领导干部客观上存在着差异所决定的。各个层次的领导干部有共性的一面,即他们都必须既懂理论又有实际工作能力;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在纵向上又分为若干个层次,形成了空间上和规模上各不相同的各级领导领域。这就决定了各级领导干部在领导行为上存在差别,因而知识、才能和素质的要求也有不同。 ”“我们决不能要求县和乡镇的领导骨干象省级以上高层党政领导干部那样,精通和娴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广博的政治、经济、文化、内政、外交等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有深邃的洞察力、判断力、思考力并能驾驭各种复杂的局势,设计党的路线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但另一方面,县和乡镇的领导骨干身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前沿,直接接触和处理大量的实际事务,组织和指挥所属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应地就要求更多地掌握基层工作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实际知识、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协调区域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这些论述对于正确把握岗位需求,解决上下一般粗的问题,当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