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孙膑为什么被挖膝盖呢
司马迁《史记》有云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这里面的孙子就是孙膑。孙膑齐国人,今山东阳谷一带人士。是大军事学家孙武之后。原名孙宾因遭受膑脚刑罚,改名膑。膑脚就是把两个膝盖骨剜去,变成不能走路的残疾人。那么孙膑为什么会受到如此残忍的刑罚呢?同窗相残害终身孙膑所处的年代正值战国中叶,尚武成风。各诸侯国为了自强自立,都在悬榜招贤,其中军事人才尤为诸侯国君所青睐。致使那些出身孤寒的有志之士,都想通过战场上的厮杀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孙膑受这种风气影响,在成年之后,找到了当时隐居于河南深山大谷中的神秘人物鬼谷子。孙膑拜鬼谷子为师后,认真钻研兵法阵图和阴阳妙理,与他一同受业的还有河南洛阳人庞涓。从此两人交情甚好,只是孙膑在学业上优于庞涓,庞涓的功名心重于孙膑。几年后中原诸侯魏惠王出榜招贤。庞涓知道后就按捺不住,要求下山捞取功名富贵。临行前还对孙膑说:君请静侯佳音,等我发达了,定来接你。庞涓到了魏国后,魏惠王听说是鬼谷子的徒弟,十分高兴,亲自接待。还封了庞涓为将军,统兵御敌,成为魏国军界的头号人物。几年之后的一天,魏惠王偶然听说鬼谷子还有一徒弟孙膑有大将之才。魏惠王连忙召来庞涓,责备他不给自己推荐人才,并令他马上修书,要孙膑下山来魏国辅佐自己。孙膑见庞涓来信了,十分高兴,对人说:庞涓果然仗义。年轻人建功立业的心使孙膑也按捺不住,向鬼谷子道了别,下山往魏国去了。孙膑到了魏国后,魏惠王大喜,与之一谈,确实觉得孙膑之才远在庞涓之上,当即要拜孙膑为副军师,当庞涓副手,与庞涓同掌军权。庞涓在旁一听,就说:孙膑年长于我,才能又在我之上,怎么能让他当我副手呢?我看先让孙先生做客卿,等立了功,就做军师,我情愿当他的副手。国王一听觉得有理,就拜孙膑为客卿,参谋军政大事。常言道:利令智昏。一个人如被功名利禄烧昏了头,那社会上的人伦情谊就会被抛之脑后,甚至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来,庞涓就是一个这样的卑劣小人。庞涓当上将军后,觉得权力这东西太诱人了,就容不得别人掺进来分一杯羹。他本来就知道孙膑之才在他之上,就是不向国王推荐。当国王要封孙膑为副军师时,心里更毛,只好以孙膑新来为由阻止了。可他不能长期阻止下去,一旦孙膑立下大功,魏国的兵权就非孙膑莫属。到了这步田地,庞涓也顾不上同窗之情了,准备对孙膑下手。首先庞涓找了一个自己的心腹假扮成齐国商人,找到孙膑,说是有家信捎给他。信的大意是说家境窘困,叫孙膑早日返回齐国建功立业,使一家人早日团聚。孙膑不辨真假,见是家信,十分高兴,也给来人捎上一封信,表示自己做了魏国客卿,不能回去,但心里十分思念故国。庞涓得到孙膑亲笔家信,大喜。立即把信交给了魏惠王,魏惠王勃然大怒:我如此重用他,还要私通齐国。下令处死孙膑,这时庞涓出来当好人了,反复向魏惠王求情,要求免除孙膑死罪,否则他没法向天下诸侯交待,都会认为是庞涓害了孙膑。见庞涓声泪俱下,魏惠王就免了孙膑死罪。但为了不让孙膑回国,判了孙膑一个膑刑,挖去孙膑两个膝盖骨,让他永远不能走路,只能老死魏国。之后庞涓又跑到孙膑那,向孙膑表功。说自己如何在国王面前求情。孙膑一听认为庞涓是好人,为报恩,孙膑许诺:要把先祖孙武的兵法十三篇回忆出来,写好交给庞涓。庞涓大喜他不杀孙膑的原因也在此。庞涓的卑劣行径连给孙膑送饭的老仆人都看不下去了,他把庞涓的所作所为都告诉了孙膑。孙膑大吃一惊,为了保命他想了一个绝招--装疯。从此孙膑变得喜怒无常,披头散发,满身污秽,胡言乱语并烧掉写好的兵书。庞涓对这个疯子开始慢慢放松了管束,也为孙膑逃跑提供了方便。孙膑疯了的消息传到了齐国,齐国辩士淳于髡认为事有蹊跷。于是他受齐威王之命访问魏国。表面是与魏国通好,实为接孙膑脱险。最后淳于髡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孙膑藏入了运往齐国的茶叶车中。为防庞涓起疑,走时把衣服脱在井边,摆出孙膑投井而死的假象。孙膑安然回到了故土齐国。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