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思维的工具是什么
学前儿童思维的工具不包括(命题)。
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变化:感知、动作——表象——语言。学前儿童思维方式的变化: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幼儿期儿童的思维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直观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感知和动作。随着幼儿语言能力的逐渐发展,语言逐渐成为幼儿的思维工具。两岁前的婴儿头脑中几乎没有多少表象和经验,也不会进行逻辑推理,他们必须而且只能通过自己的动作才能发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可以说幼儿前期(1-2岁),儿童的思维就属于这个类型,这个年龄段的婴幼儿离开了实物或不对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就不能解决问题,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两岁以后的儿童,在遇到困难问题时也要依靠这种思维。3-6、7岁幼儿的思维主要就是具体形象思维,或称为表象思维。即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储存的具体形象(表象)和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思维活动,思维的工具为表象。所以该阶段幼儿的思维具有了内隐性,在头脑中操作而不必表露在外显动作中,但通常思维活动还要借助具体的事物进行。并且幼儿能预见到自己行动的结果,也开始计划自己的行动,但往往容易根据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思维。学前儿童对物体进行比较,有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1、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部分。幼儿最初不善于寻找物体的相应部分。可以说他们还不会比较。4-5岁幼儿逐渐能够找出物体的相应部分,并进行比较。但是他们只能找到两三个相应的部分。
2、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再学会找相同处,最后学会找相似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