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里的计量单位
古诗词中常见的计量单位主要有以下几种:长度单位:
1. 仞:八尺或七尺,根据不同的定义,一仞等于八尺或七尺。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仞作为长度单位使用。
2. 咫:八寸,也有说法是一尺。如《说苑》中“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是故君子贵乎慎其所好,以近乎!使人昭昭,不如使人巧其辞;使人巧其辞,不如使人好其道。人好其道则道不远矣。吾岂以道为贱也哉!”。其中的“咫”应为一尺。
3. 寻:八寸。如《列子·汤问》中“夸父自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这里的“寻”应为一尺。容积单位:
1. 斗:在《汉书·律历志上》中提到“升斗皆知。”表示升和斗之间有明确的换算关系。一升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
2. 斛:在《说苑》中提到“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甚雨,文侯引车避门侧者下车疾趋,曰:‘母贤者也。’遂自以为右疾。”其中提到的“斛”是一种容积单位。重量单位:
1. 斤:《说苑》中“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中提到的“斤”是当时的一种重量单位。
2. 铢:《说苑》中“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子春可谓大臣与?’孔子对曰:‘民望之,欲以为君师。’公曰:‘他遇我也固则可乎?’对曰:‘有三过而肉腐。’公曰:‘可以为大臣与?’对曰:‘臣未之闻也。’公曰:‘老聃不用于甚久。’对曰:‘明主不正贤佐老聃不用。’公曰:‘何也?’对曰:‘有以坚求者也。’公曰:‘何解?’对曰:‘夫提鼓不以鼓,用而不以。’公曰:‘今乐正子春又何人哉?’对曰:‘亦有过人之节者也。’公曰:‘何如?’对曰:‘为人行事奋奋如也。’公曰:‘请语其细也。’对曰:‘行有馀力则以从德行。’”这里的“铢”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二十四铢等于旧制一两(亦有其他说法,标准不一)。这些古诗词中的计量单位经过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等影响,存在不同的说法和换算关系,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来理解。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