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心论名词解释
儿童中心论名词解释如下:
一、介绍:杜威提出,儿童是教育的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儿童心理学的内容基本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习惯、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心理机能的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就是促进本能的生长过程。
二、基本观点:
1、儿童和课程之间不是互相对立,而是互相关联的,“儿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过程的两极,”儿童是起点,课程是终点。只要把教材引入儿童的生活,让儿童直接去体验,就能把两点连接起来,使儿童从起点走向终点。
2、“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点,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儿童中心论的意义:
一、蹲下身的教育:放下教师威严、走进学生内心、拉近师生距离、心灵相互接纳。用孩子的视角来观察,从而建立平等互信的感情沟通方式,只有让孩子的内心易于接受,才可能让孩子的学习生活变得快乐而有趣。
二、欣赏的教育:用欣赏的目光,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优秀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感知自己的努力。
三、期待的教育:用期待的目光,促使学生进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赞赏、信任和激励,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爱。
四、多样性的教育: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元化。遵循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学生为主导,充分挖掘教育资源,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建立友好的互助关系。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