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竹书纪年为什么是伪书

竹书纪年为什么是伪书

发表时间:2024-08-19 10:03:28 来源:网友投稿

这本书的发现,来自于晋国太康二年(281)年的一次“盗墓”活动。

这一年在今河南省卫辉市的一座战国墓之中,出土了大量的古文竹简,其中记载的,竟都是些五帝以及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晋朝之人根据其中文字考订之后,将其命名为《竹书纪年》。这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也可以说是中国最早一批编年体的史书之一,也是唯一一个留存下来的,未经秦火焚烧的编年通史。大约是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成书的,比《史记》要早了200余年,可以说对于研究先秦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按道理来说这样一本史书的成书年代比司马迁的《史记》更为久远,其中记载应是更为可靠。那么这本书本应在史学界大放异彩的,但事实上这本书其实一直都被史学界认为是“伪书”,甚至在宋朝时期完全销声匿迹,没有任何踪影。直到明朝时期,此书才在明代藏书家范钦的藏书楼之中,重见天日。所以《竹书纪年》这本书也由此引来了一争论,那就是古本与今本之争。其中所说的“古本”,自然就是当年在晋朝时期在战国墓之中挖掘出来的那一本。而“今本”指代的就是范钦藏书阁之中翻出来的那一本。后世有人怀疑,范钦的那本,是被人为篡改了一部分内容的记载。但即使是被人篡改之后,古本与今本之中的价值取向依旧是相同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