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在古代没有气象监测部门的情况下,古人多数靠看天象来判定天气的好坏,也所以流传下来很多俗语,其中就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如果在太阳周围出现了日晕,则表示第二天就要下雨,要是月亮周围出现了月晕,则代表第二天中午就要刮风。
那么古人这些看云朵、太阳、月亮的变化来预知天气的方法,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先来分析日晕三更雨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从科学角度而言,日晕其实是物理学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太阳所发出的光芒透过云层照射到地面的过程中,会产生折射以及反射。如果云层中此时存在冰晶,那么这些太阳光在经过第一次云层的折射反射后,又会被冰晶进行二次折射反射,经过两次折射反射的太阳光,就在太阳的周围形成了日晕。通常来说如果在云层里出现冰晶,一般是温度降低,上升的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大量的冰晶不断地聚集在云层中,则会出现降雨天气。因为降雨的过程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所以就会出现了有一定时间差的“日晕三更雨”这样的俗语与说法。其次我们来说一下月晕午时风这句话所包含的科学道理,其实月晕跟日晕形成的道理是类似的,本身月亮不会发光,它在反射太阳光的时候,在云层中同样遇到了凝结冰晶的二次折射反射,所以月亮周围也会形成月晕。出现月晕这就昭示着第二天会有天气变化,一般为降温刮风或者下雨。那么为什么日晕会下雨,月晕则是要刮风呢?古人根据经验总结的出:日晕下雨次数多,月晕阴天刮风次数多,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句关于天气的俗语。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