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中国古代财政收入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财政收入制度的演变

发表时间:2024-08-19 10:09:04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古代财政收入制度的演变如下:

1. 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这是中国田赋制度的开始。

2.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从此有了土地私有制。

3. 汉朝建立后,承秦制,实行又一田制,规定每亩土地征收粟三斗。

4. 唐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有一定土地,减轻赋税负担,国家收入得到保证。

5. 宋朝不抑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失去土地,缴纳赋税困难,社会动荡。

6. 明朝建立后,改革田赋制度,实行黄册制度(即户口制度),按人丁派发土地,保证农民土地权利。

7. 清朝建立后,实行摊丁入亩制度(即火耗归公),将丁银摊入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保证农民土地权利。总体而言中国古代财政收入制度的演变是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旨在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同时也要确保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财政收入制度,但都是为了实现其国家目标而不断探索和改进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