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是什么意思
论题:“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出处:《论语·子罕》远方出版社 2004年10月第一版原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义疏:孔子说:“意思是说,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
”比喻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俱的品质。阐发:读论语看到“岁寒,然后知松柏知后调也”,忽然又想起冰心的那句话,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人因饱经风霜而愈益丰厚。人的一生总是要经历无数次的挫折与考验,而正如古语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历一次方能成熟一点;体会一次,方能通达一点;战胜一次,方能自信一点。于是我们要像松柏一样禁的住严寒,去战胜那些汹涌而至的挫折。以前对这句话一直是这样的理解,而再次读过,温故而知新。 似乎又觉得此句更多的意在“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然后才启示我们要经得起考验,方能活出真本。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为何? 时间是一位严格而公正的法官,经历了时间,经历了岁月沧桑和人情冷暖,许多人、许多事便面目全非,随着时间的流逝,如大浪淘沙,留下的、还是当初的模样的、还有当时的价值的越来越少。于是越来越感觉到事事难料,许多冠冕堂皇的言论、许多道貌岸然的人并非如它表面上所展现的那样。历史便成了汹涌的潮汐,或许它曾经呼啸着冲上沙滩时,人人都为之惊叹。它悄然退落时,许多人也竟会忘却它的磅礴,忘却它曾经汹涌过,呼啸过,但是海滩忠实地记录着它的足迹,没有什么力量能将这足迹擦去。可以遮掩一时,却不能遮盖永远。“千秋公道,自在人心。”“是非功过,盖棺定论。”论语中多有是辨别君子与小人的句子,发人深醒,可作为个人修养和处世观人的龟鉴,而所有的辨别道理也均逃不过时间的考验,正如一分钟的时间是不可能辨别出,这个人是“泰而不骄”,还是“骄而不泰”的,一切的一切,由时间来定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何为?荀子把松柏喻君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见君子无日不在是。”那么如何做才能如松柏般经得起严酷考验,方显真君子也?君子上达。面对考验高明一点、超脱一点、豁达一点,不管有多么让人的笑颜难开。喜欢东坡居士的吟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身”,纵然一生坎坷,却将阳光洒满了心灵,在词中去豪放,留存乐观。君子不惧不忧。面对考验坚强一点、勇敢一点、镇定一点,不管有多么的让人毛骨悚然。喜欢司马迁的“大丈夫能屈能伸”,身受腐刑的他,一生遭尽旁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已逝宗族,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由一介匍匐于第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是对是错留给被人去说,而历史的考验足以证明他的选择。于是更加的相信,时间的考验更加能说明一切,关键的时刻更能证明一切!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