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在教育方面有哪些思想或主张
一)《孟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孟子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明人伦”,这种核心思想的基础就是“人性善”,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与生俱来的。
人性恶是后天环境影响造成的。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孟子曾这样比喻“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孟子认为人的善良是一种本能,就像看见一个小孩即将落入井中,就会本能地营救。这种营救不是因为和孩子的父母关系好,也不是为了争得好名声,就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如果没有恻隐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和羞恶之心,那就不是人了。而这四种“心”就是仁义礼智的体现,也是作为人的道德基础存在的,称为“四端”。 在“四端”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明人伦”的道德教育观。这个“明人伦”的观点是建立在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基础上,他将这种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人的社会关系主要由“父子关系、君臣关系、夫妇关系、长幼关系和朋友关系”组成。这五种关系中,父子、夫妇、长幼属于家庭关系,君臣和朋友属于社会关系,这五种关系组成了社会所有的伦理关系。维持这五种关系就要做到“父子有亲、君臣有礼、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