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外层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外层电子排布规律是:先内后外,先低后高。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依能量的不同是分层排布的,其主要规律是: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数学表达法1、核外电子排布的数学表达法:设电子层序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为c,则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4s23d5或[Ar]3d54s2。
2、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与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密切。可以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式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书写规则和元素的性质一、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规则1、必须按照由里到外的顺序依次写出各轨道中的电子数目,即能量最低的电子可在离核更近的区域找到。
2、在同一个原子中,若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它们也处于同一个轨道中。
3、在书写多电子原子系统的核外电子排布时,不能仅用个别电子的状态来代替整个原子的状态。
二、原子的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一般为8个电子(氦为2个),属于稳定结构。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一般为4~7个电子,属于不稳定结构。
3、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一般为1~2个电子,属于不稳定结构。
4、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具有一定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