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萧红的作品
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知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萤声文坛。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l940年与端木效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和九龙。重病的萧红陷落在九龙。终于在最后这所临时医院里逝世。 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1933年萧红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活动,陆续在《大同报》的“大同俱乐部”及“夜哨”副刊上发表短篇小说、散文和诗,如短篇小说《弃儿》、《两个青蛙》、《小黑狗》、《哑老人》、《夜风》、《叶子》,散文《腿上的绷带》、《太太与西瓜》,诗《八月天》等。她一开始创作生涯,就把目光投身了广大被奴役、被剥削的劳动人民; 1934年9月,写完工长篇小说《生死场》; 1935年1月,萧红又写出了短篇小说《小六》,5月,完成了散文集《商市街》,在写作《商市街》的前后,又写出了《过夜》、《初冬》等散文。《商市街》是一部自传型的抒情散文集; 1936年只身东渡日本,写出了短篇小说《王四的故事》、《红的果园》、《牛车上》,以及散文《孤独的生活》与《家庭以外的人》; 1937年1月,萧红从东京返加祖国。回国前夕于1月3日在东京写完组诗《沙粒》。萧红把《苦杯》、《沙粒》、《拜墓诗》以及《可纪念的枫叶》、《偶然想起》、《静》、《栽花》、《公园》、《春曲》、组诗(共六首)、《一粒土泥》等共六十首诗,抄写成《萧红自集诗稿》手抄本,珍藏起来。直到1980年,才由鲁迅博物馆的同志将它们公布于世; 1937年10月萧红和萧军跟随上海的文化人,撤退到武汉。在武汉好与胡风、萧军、端木蕻良等人一起,创办了《七月》。她为《七月》写作了《小生命和战士》、《火线外(二章)》、《一条铁路底完成》、《一九二九年底愚昧》等散文,并写作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篇评论性质的文章《〈大地的女儿〉与〈动乱时代〉》; 1938年1月,萧红与萧军从武汉到达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在此期间写作了散文《记鹿地夫妇》。2月,萧红则随同丁玲率领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取道风陵渡,乘火车去西安。在火车上萧红与塞克、端木蕻良、聂绀弩合作,创作了描写山西农民进行抗日斗争的三幕话剧剧本《突击》。这是萧红第一次参加写作剧本; 1940年1月,萧红与端木蕻良从重庆到香港。在香港期间她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和《马伯乐》,一部中篇小说《小城三月》,还有散文《给流亡异地的东北同胞书》、《九一八致弟弟书》、短篇小说《北中国》等等; [主要成就]萧红主要作品简目年表 : 《跋涉》,悄吟(萧红)、三郎(萧军)合著,集中收萧红小诗《春曲》及短篇小说五篇。 《生死场》(长篇小说) 《商市街》(散文集) 《桥》(散文、短篇小说集),署名消吟 《牛车上》(散文、短篇小说集) 《旷野的呼喊》(短篇小说集) 《萧红散文》 《回忆鲁迅先生》 《马伯乐》(长篇小说)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小城三月》(中篇小说)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