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法国思想启蒙家卢梭为何要抛弃自己孩子

法国思想启蒙家卢梭为何要抛弃自己孩子

发表时间:2024-08-19 14:08:11 来源:网友投稿

手里的这本《忏悔录》借自于朋友,装帧简朴,但书的分量很重。

这本字数达440万、厚600多页的名著,我前后看了两遍。每次看都心情愉悦且激动,为卢梭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美妙的文笔而感动。他的书平实质朴,却直抵人心深处,我相信它甚至可以拨动世界上任何一颗最冷漠残酷的心灵。卢梭出身寒微,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完全是自学成才。他从小酷爱读书,涉猎广泛,对各类学科都有浓厚兴趣。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渴望自由的心,这让他的思想也变得更加无拘无束,他在一生中都崇尚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后来他不仅成了文学家、教育家,而且更是当时18世纪法国重要的思想家,承担了思想启蒙的重要作用。而他自己始终对音乐怀着浓厚的兴趣,喜欢歌剧创作。由于卢梭的思想和观念与当时的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他不断遭到政坛和学术圈的排挤,为上流社会所不容,所以他后来始终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一生贫困潦倒。虽然在感情上,他自己也算是风流才子,与多位贵妇或姑娘有过难忘的一段往事,但他一直没有自己可以真正托付的女人,直到后来他遇到了一位目不识丁、善良淳朴的缝衣女工泰蕾兹。她甘愿与卢梭过着艰苦流浪、淡泊名利的苦日子,在凄风苦雨中慰藉着卢梭那颗冰冷而孤独的心。在相濡以沫25年之后,卢梭才与她结婚。在书中卢梭并没有隐瞒自己把他与泰蕾兹所生孩子送到孤儿院的事情。而这件事也成为他备受别人诟病和谴责的典型事件。卢梭的辩解是:他自己一直过着流浪、隐居的穷困生活,所以无法负担抚养孩子的责任。他不想孩子将来步他后尘,成为流浪儿,宁愿把他们送到孤儿院里寄养。就这件事情来说卢梭没有抚养自己孩子,显然并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但如果站在他的立场来看,他的考虑也有他的理由。卢梭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人,他的思想和所作所为所以也很难被当时社会所接受。卢梭厌倦了所谓的上流社会的各种应酬和宴会,厌倦了他们之间的尔虞我诈,最后归隐山林,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山水和乡下。这颇类似于中国古代那些不得志的士大夫,也会逐渐抛弃功名,寄情乡野。但卢梭的情况显然更糟,他不停地遭到当局驱逐和侮辱,被迫很狼狈地四处躲藏。而且他自幼多病,贫苦的生活加上一直颠沛流离,使得他身体忍受着诸多病痛。但我猜想尽管物质上贫乏,身体上痛苦,但在精神上,卢梭始终都是愉悦的,因为他得到了他一直想要的自由。他可以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写作(尽管他的著作也遭到了当局的查封),自由地行走(后来被驱逐时已经失去了这个自由)。他拒绝与当时的主流社会同流合污,人们以为他只是喜欢标新立异,喜欢以另类引人注意,几乎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认同他的行为。所以他注定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艰苦。但他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单就他的这份勇气和坚持独立思考的执着,就足以让后人尊敬。也许卢梭崇尚的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对我来说太过崇高、伟大,距离太遥远。但是他的传奇一生,却让我触摸到了一个真实的卢梭,一个有着伟大人格力量的思想启蒙家,一个敢于解剖自己的勇士。卢梭的一生告诉我,一个人能够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度过一生,将是多么幸福和快乐的事情啊!而最近与两位好友相聚,老六说起他最近看的一本书《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时,里面给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也类似于我的上述感慨。不同朝代起起落落,你来我往,悲剧喜剧不断上演,最后每个人都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瞬间而已。人生苦短转瞬即逝,如果能够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度过一生,又复何求?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