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分别是什么
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
又称五声音阶,古代汉族音律,为宫商角徵羽。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
1、2、3、5、6,宫、商、角、徵(zhǐ)、羽。唐代时使用“合、四、乙、尺、工”。通常我们认识的音乐,由七个音符组成,按固定音名称为“C、D、E、F、G、A、B”,在简谱中记为“1、2、3、4、5、6、7”,用唱名则说成是“do、re、mi、fa、sol、la、si”,这就是七声音阶。在七声音阶的五大二度音中增加五个半音,就成了12音阶,而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中,使用更多的却是五声音阶。中国传统乐学理论对音阶这个现代概念,分别从音、律、声等不同角度揭示内涵。传统民族调式,最常用的主音有五个,即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在首调唱名的do、re、mi、sol、la,称五声音阶。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而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拓展知识:《黄帝内经》详细介绍了五音和五脏的关系原文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音角……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音徵……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音宫……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音商……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音羽”。《黄帝内经》很多诊断及治疗方案都利用五音。比如书中黄帝问岐伯:足阳明脉病变的病人,听到木音受到惊吓,却对钟鼓声不为所动,为什么?岐伯回答道,足阳明是胃的经脉,胃属土,木克土,所以听到木音会受到惊吓。再如书中记载:“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这里谈到以五音来判断肾气。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