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唐朝时,分全国为十道,“十道”是什么意思

唐朝时,分全国为十道,“十道”是什么意思

发表时间:2024-08-19 14:37:24 来源:网友投稿

1、道古代的行政区划。

道最初出现于汉代,与县平级,但与县不同,道多设于蛮夷地区。到了隋唐时代,出兵征战经常以方位路向加以命名,为“某某道”,该方面军主将称“某某道行军大总管”。例如攻打高句丽时的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等等。后来在内务民政上也使用此名词,在撤并郡县(或州县)之初,一级行政区较少时仅作为监察和地理单位,在后来州县增多之后逐渐成为实质性的一级行政区,由州-县二级制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唐初分天下为十道,为州县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之后迭有增加,至二十三道之多。但节度使制掌握地方实权后,“道”日渐演变为对一个节度辖区的称呼,和初唐、盛唐时的意义有所不同。而辽朝因循唐朝旧制仍使用“道”作为一级行政区划。总体而言这段时期的道与今天的行省地位相当。元朝建立后某某等处行中书省成为一级行政区划,行省下设有道,道下有“路”的行政区划单位。至明清时期“道”成为省之下军区的通称,如“福建省台厦道”或“台湾道”,但明朝及清朝意义上稍有不同。其中也有人把清朝的道与省、府、县相提并论,称之为四级地方行政机构。到了民国时期,在省下设道为其次级行政区域。并曾计划“废省置道”,将全国划分为70多个道,但之后并未采用此规划,而之后“道”这个行政区划也被废除。在国外朝鲜半岛仍然使用道作为全国地方一级行政区域,相当于我国的省。另外日本在明治维新前也有道的设置,维新后仅保留了北海道一个道,并且与县平级。

2、路路作为行政区域始于宋代。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一级行政区划改为“路”。至道三年(997年)始定为十五路,到后来又把一些较大的路析分二至三路。南宋时则把其统治区域分为16路。金承宋制也设立路、州(府)、县三级管理,共设置了19个路。到了元代路降级,成为三级行政区域,处于省—道之下。明朝建立后废除路这一行政区划设置。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