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草庐对》是如何被篡改为《隆中对》

《草庐对》是如何被篡改为《隆中对》

发表时间:2024-08-19 14:38:45 来源:网友投稿

公元207,刘备到隆中三顾茅庐时与诸葛亮有一段著名的“对答”,后人将其命名为“隆中对”。

南阳卧龙岗方面对此有异议,认为:“陈寿曾编有《诸葛氏集》,收录有该‘对答’,原名应该是‘草庐对’,‘隆中对’之名是后人取的!”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陈寿根本就没有对该“对答”进行过命名,不论是‘隆中对’也好‘草庐对’也罢,都是后人的命名。西晋陈寿在编撰其《三国志》时,同时还编撰有《诸葛氏集》共二十四篇,虽然其内容早已秩散,但是这二十四篇篇名却收入了《三国志》中。有兴趣的读者翻翻《三国志》就知道,这二十四篇篇名中根本就没有所谓“草庐对”或“隆中对”。而该“对答”内容是被陈寿记入了《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并未单独成篇,自然也就无从命名。所以所谓“草庐对”也自然不是陈寿的命名。此后历代收录的《诸葛亮集》,包括《隋志》、《旧唐书》等都延续了陈寿的做法,把该“对答”内容记入诸葛亮传记中,没有单独成篇。至于草庐对最早出现于清康熙时。南阳知府朱璘在他的《诸葛丞相集》(成书于康熙三十七年即公元1698年)中,将该“对答”首次单独成篇,并命名为“草庐策对”。这可能是该“对答”在《诸葛亮集》中单独成篇的最早记载,也是“草庐策对”这一篇名的首次出现。此后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伯行有他的《正谊堂全文"诸葛武侯文集》(成书于康熙四十八年即公元1709年)中也将该“对答”单独成篇,并命名为“草庐策对”.清嘉庆年间进士张澍在其所编的《诸葛忠武侯文集》中,将“对答”单独成篇,并正式冠以“草庐对”的篇名。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