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的善。以。使。足。且是什么意思
善shàn①<形>好;善良。
《〈论语〉六则》:“择其~者而从之,其不~者而改之。”《〈论语〉十则》:“愿无伐~,无施劳。”《信陵君窃符救赵》:“晋鄙听,大~;不听,可使击之。”【又】<动>具有杰出的(惊人的)成就。《墨池记》:“羲之之书晚乃~。”【又】<形意动>认为……好。《史记 留侯世家》:“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之。”②<动>喜欢;羡慕。《归去来兮辞》:“~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陌上桑》:“罗敷~蚕桑,采桑城南隅。”③<形>表示赞许。同意的应答之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乃下令。”④<名>好的行为;长处。《墨池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虽一能为以废,而因为及其迹邪?”《原毁》:“一~易能也。”⑤<动>亲善;友好。《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⑥<动>善于;擅长。《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假于物也。”《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射。”⑦<副>好好地。《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见臣。”⑧<形>熟悉。《林黛玉进贾府》:“我看着面~,心里就算是旧相识。”⑨<动>通“缮”。修治;整理。《庖丁解牛》:“~刀而藏之。”以yǐ①<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②<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哉?”③<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美于徐公。”④<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十五城请易璧。”⑤<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⑥<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⑦<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⑧<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 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⑨<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近,则游者众;险~远,则至者少。”⑩<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入。”⑾<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⑿<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向荣,泉涓涓而始流。”⒀<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贻之。”⒁<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下,莫不逾侈。”⒂<连>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⒃<副>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怪之矣。” 使shǐ①<动>命令;派遣。《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外将兵。”②<动>让;叫。《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我不得开心颜。”③<动>使唤;驱使;使用。《五人墓碑记》:“人皆得以隶~之。”④<动>主;指使。《五人墓碑记》:“是进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被逮所由~也。”⑤<动>出使。《屈原列传》:“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于齐。”⑥<名>出使的人;使者。《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驱将惜不得。”⑦<名>使命。《赤壁之战》:“时周瑜受~至番阳。”⑧<连>假使;如果。《阿房宫赋》:“~六国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足zú①<名>脚。《劝学》:“假舆马者,非利~也,而致千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而置之其坐。”②<名>动物的脚。《核舟记》:“细若蚊~,钩画了了。”③<名>器物的支撑部分。《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之形成矣。”④<形>充足。《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补不~。”⑤<形>满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兰亭集序》:“快然自~。”⑥<副>足够。《鸿门宴》:“料大王士卒~以当项王乎?” 《赤壁之战》:“兵精粮多,~以立事。”⑦<副>值得。《桃花源记》:“不~为外人道也。”《〈论语〉十则》:“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观也已。”【足下】⒈称对方的敬词。战国时多称诸侯国国君为足下。⒉脚下;立足的地方。且qiě①<副>将要;将近。《游褒禅山记》:“不出,火~尽。”②<副>暂且;姑且。《梦游天姥吟留别》:“~放白鹿青崖间。”③<副>尚;尚且。《鸿门宴》:“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④<连>又;一边……一边。表示并列关系。《伐檀》:“河水清~涟漪。”《中山狼传》:“先生仓卒以手搏之,~搏~却。”⑤<连>而且;况且;并且。表示递进关系。《烛之武退秦师》:“~君尝为晋君赐矣。”《赤壁之战》:“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人,~久已疲矣。”⑥<连>即使;即或。表示假设关系、让步关系。《廉颇蔺相如列传》:“~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⑦<连>或者;还是。表示选择关系。《史记 李将军列传》:“岂吾相不当侯也?~固命也?。”这些事基本意思,遇到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会错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