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读”与“略读”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这是黄庭坚的一句话,很早就背了下来,也一直奉为圭臬。
自己平日里读书不多,也慢,大概是太懒的缘故,一年下来,读不过十本书。但每本书都能保证读两遍以上,好的章节,也会反复翻看,做做笔记,写点感悟什么的,十分精彩的地方甚至会背下来。 自从加入以来,看到很多朋友都在说自己一年能读几百本书,一周能读几本书。自己初觉惊叹,因为一天能读一本书的人实在太厉害了。 后来发现,我所认为的一天读一本书,并不是像自己想像的那样,一字不落地细读,慢慢地品读,而是读大略,放小节。 这让我想到了《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一段描述:“亮在荆州……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三人读书善于精读,诸葛亮读书善于观大略。精读略读熟优熟劣不好评论,大概是各有千秋吧。精读能更好的收获知识,帮助自己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提升软实力。读书不理解等于不读,朱熹曾说过:“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意思是说,读书不能贪多,要从容品味,反复详玩,多加思索,方能获益。观其大略方能博览群书,因为略读可以提高读书效率,使人短时间里加大输入量。也是一段三国故事,吕蒙,这位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吴国大都督,年轻时曾是位不读书的“吴下阿蒙”,只醉心于行军打仗。孙权为培养自己的军政人才,便劝说吕蒙加强学习。一句“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便是劝导吕蒙学会略读,广泛涉猎群书,即使军务繁忙,时间紧张,也一定能“大有所益”。 后来鲁肃路过吕蒙的驻地寻阳,与吕蒙讨论天下大事,结果对吕蒙的学识变化大为震惊,感叹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短时间里才识的增长,便是略读的效果。写作需要阅读,需要输入,而且需要“质”“量”兼具的输入,既要略读,更要精读。略读比如一天读一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收集素材,开阔视野,获取观点和灵感;精读,比如文章拆解,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知识,学习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我想精读,略读两者算是相得益彰,各有特色。重要的是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成长方式。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