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中国古代文化为什么要强调五伦关系

中国古代文化为什么要强调五伦关系

发表时间:2024-08-19 15:39:55 来源:网友投稿

是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所维系的根本。

自汉武帝开始,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董仲舒提出了君权天授,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汉武帝采用了儒家思想治国,从此儒家的经典思想成为了主流思想。而儒家思想最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五伦。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种关系,成为封建社会的主体制度。是古代中国人们言行准则和道德规范。《春秋左传》上对五伦关系做了注解:“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而这种关系被儒家尊崇为“五典”。孟子进一步解释了这“五典”: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并给每一种关系赋予了一个字:忠、孝、悌、忍、善。这也成为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是中文化传承的要件。五伦的关系和道德规范,成为了后世思想家、教育家,乃至执政者执政的标准。在古代无论是设立学堂(庠、序、学校),还是科考制度,都是从“五伦”出发。提出了“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就能实现国治天下平的理想社会。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