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肝俞穴:疏肝泄胆,平肝息风,调肝明目

肝俞穴:疏肝泄胆,平肝息风,调肝明目

发表时间:2024-08-19 15:46:05 来源:网友投稿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肝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肝俞首见于《灵枢.背俞》。

因其内应于肝,是肝脏精气输注背部之处,是诊治肝病的重要腧穴,故名肝俞。别名肝念归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肝脉经气所输注背部之背俞穴,是治疗肝脏疾患及各种目疾之常用穴。【定位】: 在第9胸椎棘突下,后背正中线旁开1.5寸。 【取穴法】: 于第9胸椎棘突下所作水平线与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平行直线交点处取之。 【主治】:黄疸,胁痛,胃痛,吐血,癫狂痫,脊背痛等。 一、疏肝泄胆肝俞为肝脉经气转输之处,而肝气欲散,喜条达,恶抑郁,故泻本穴可疏肝解郁,理气利胆,凡肝失疏泄所致之胁痛、黄痘、脘腹胀痛等证,皆可治之。如用于治疗肝气郁结之胁痛,常配泻 阳陵泉、期门、支沟 以疏肝理气,通络止痛,若气郁甚者,加泻 太冲 以调肝;若兼血瘀者,可加刺 膈俞、血海 以增加活血化瘀之力;若肝血不足,胁络失养者,可加补 曲泉、三阴交 以养血柔肝。用于治疗肝气犯胃或肝脾不和之胃脘胀痛,常与 胃俞、中脘、脾俞、章门、公孙、内关 相配,以疏肝理气,和中降逆。 二、平肝息风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其体阴易虑,其肝阳易亢。肝内应于中有肃降之力,故泻之可平肝息风,常伍用于平肝息风处方之中。如用于治疗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常与 印堂、风池、三阴交、太冲 相配;用于治疗肝阳上亢之癫狂,常与 百会、人中、间使、丰隆、三阴交、太冲 相配。 三、调肝明目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肝受血而能视,肝俞为肝脏精气输注之处,善于调理肝之气血,而治疗各种目疾。如用于治疗肝血不足之夜盲、视物昏花,常与 精明、光明、膈俞、三阴交、足三里 相配,以补肝养血而明目;用于治疗肝肾阴虚之夜盲、青盲,常与 睛明、瞳子髎、肾俞、太溪、曲泉 相配,以滋补肝肾而明目;用于治疗暴怒伤肝、气血郁闭之暴盲,常与 睛明、风池、太冲 相配,以平肝降逆而明目;用于治疗肝火上炎之目赤,常与 四白、行间、侠溪 相配,以清肝泻火而明目;用于治疗迎风流泪,常与 承泣、风池、合谷、太冲 相配,以疏风通络而止泪。 另外肝俞还可用于治疗与肝脏功能密切之筋骨关节诸疾。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