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中国古代“字”的全称

中国古代“字”的全称

发表时间:2024-08-19 16:06:39 来源:网友投稿

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

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有两种情况:

①“名”和“字”词义相近或“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

②“名”和“字”意思相反的,例如:韩愈,字退之。后人取字通常是以两个为“字”,例如诸葛亮字孔明。古人通常尊敬对方称自己名,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名。如“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就是项羽自呼己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别号。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以上字的。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字数多的别号有时可以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 另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