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层学的简介
根据地层中产生的化石进行分带、编年和对比等研究的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作为其基础的古生物学,称为地层古生物学,亦称为化石层位学。
这一学科由L.Dollo(1904)提倡的,但作为先驱设想的人是W.Smith(1816-19)。史密斯在1816年发表的名著《用生物化石鉴别的地层》中,首次提出生物顺序发生的概念,既在整个地质时期内各种生物一个接着另一个按先后顺序出现。并指出相同的层总是发现有相同的叠覆次序,并且包含相同的特有化石。这就是说化石顺序律与地层层序律是一致的。生物顺序发生是生物进化结果。生物从低级至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至完善的过程是一个前进性的发展。1893年多洛把生物前进性的发展称之为进化不可逆法则。所以化石为鉴别地层相对时代的最好工具。生物化石在不同的地质年代中显示着各不相同的特定面貌,而在同一地质年代的化石却有着大致相同的面貌。这一种生物阶段性的发展与地质历史的阶段性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就有可能用生物发展面貌命名大的地质年代,如古生代与中生代和新生代等。物种是形态稳定的生物分类单位,而化石种是生物地层学研究的基础材料。在利用化石种作地层对比时,含有相同化石种的地层被认为是同期的地层。但一个化石种的持续期估计在50万年到200万年之间,且不同化石种的时间延限不同,所以以化石为基础的“地质同时”,不是一个精确的时间值。所以生物地层学的地质同时性必须与通常的时间概念相区别。进化速率是地层对比中衡量化石价值的主要标志。对进化速度快,如笔石、菊石、蜓等类别的属种的时限只占“阶”的一部分,结构特征更替迅速,可较精确地代表一定层位相对时代,利用这一种化石作地层对比的标准性较高;进化缓慢的属,比如舌形贝 (从奥陶纪延续到现代)等保守类型,用地层对比的标准性就低。新化石类型的出现与旧类型的绝灭都是地层划分的重要依据,可是当新类型的出现与旧类型的孑遗分子混杂在一起,在地层划分中有争议时,大多优先考虑新类型,是因为新类型的大量出现预示新阶段的开始。地层中所保存的生物化石及其所代表的自然环境称之为生物相。生物相和岩相结合是恢复古环境的主要手段。只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称之为狭生性生物,比如珊瑚礁主要适应热带或亚热带环境适宜的海区,底栖的三叶虫等常限浅海环境等。有重要指相意义的生物化石称之为指相化石。生物地层学方法是解决地球上出现生物以来的地层划分、对比的主要手段,随着先进技术的采用(如电子显微镜等),它在解决前寒武纪后期的地层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地理分布广和代表地层时代较短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用标准化石作地层对比为生物地层的传统方法。确定标准化石为一个实践经验积累的过程,经过实践检验的标准化石为地层对比的可靠工具。共生在同一层位的化石称之为化石群或化石组合。化石组合反映其所生存地质时代的生物群面貌,同时也可以指示古地理环境。应用化石组合法研究划分对比地层,能全面考虑时限明确的化石属种作为代表,并结合和其他化石共存关系的研究,比较严格地进行地层对比。各种的生物化石所代表的时限,选取其最稳定的。为在理论上说明“生物顺序”,就要研究化石种的亲缘关系,恢复其演化顺序。当我们从生物学的角度证明了甲种是乙种的祖先,就可无误地断定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为确定地层的相对时代提供理论依据。近30年来,数字分析的各种方法已在生物地层学中广泛应用。1964年,肖把回归分析引入到生物地层对比。肖引用的距离公式,统计进行对比的各剖面里化石种的出现和消失之间的厚度,算出各个剖面间的对比方程。对比方程显示出剖面所在地某一地质年代的沉积速率,并能做为时间对比的依据。多元统计方法如群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马尔可夫过程等,已有人尝试应用于生物地层问题分析,虽处在开创阶段,但已日渐引起重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