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的书生很受重视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补生(考试不合格的人不分年龄都叫补生)能考中是一件大事,虽然离科举考试中的状元还有一段距离。但这也是读书人一生中第一次亲身体会到读书的荣耀。
提起状元很多人都会想到穷酸状元这个一直以来众所周知的词。别看书生卑微,即使当上了书生,从官也是没谁了。在《书生》中,范进虽然是个书生,但他那杀猪的老丈人还是对他不理不睬,羞辱他。但事实上大多数读书人并不穷,至少在未来生活水平会有很大提高。一个普通家庭的婚丧嫁娶都要由学者来主持,红包是少不了的;其次如果继续读书,成为学生,每年还可以得到政府的一定银子补贴。
最重要的是书生有可能通过提高社会地位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在清代士大夫虽然不能一下子升官发财,但其价值至少要比老百姓高一大截,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老百姓无功不受禄,见到地方官员要磕头下跪,称县官为大老爷(清代官员只有县令以上才能称大人),士子不能拜师,自称是学生,和县令说话有位子可坐。
士大夫的屁股开始变得珍贵,犯了罪也不能轻易打人。而士大夫一旦有了名气,屁股就不动了,县官连打人的权力都没有了,最多只能打打手心,而给师爷(官)打,就不能被衙门打,所以士大夫比衙门地位高,下等人不能随便打君子。除非士子犯了大罪,由县里通知番台革命,以士子的名声,可以受到普通处罚。士子不能徭役,连自己的房子都可以马上加高,比普通人的房子高三寸,所以士子可以穿三寸顶子。在北方的一些地区,士子可以免去几亩地的官租,但在南方却不行。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