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提奥——梵高自传》这部书你觉得怎么样
《亲爱的提奥》中,梵高清楚地意识到自我的朴素与渺小,他不止一次谈到了链条的比喻:我们并不感到就要死,但是感到我们是无足轻重的人,为了要成为艺术家的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我们在健康上、在青春上、在自由上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自我确证是危险的,反复地自我确证有可能带来自我感动与崇高化,但是梵高地自我确证却指向了存在的渺小。像契诃夫曾经在书信里谈到的:在人群中,你不必感到渺小,你反而应该觉得伟大,只有在大自然面前,才应该觉得渺小。契诃夫的大自然就是梵高的艺术,以生命为之敬畏的存在。因而作家也好,画家也罢,再怎么伟大,都只是一根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可以说梵高最重要的主题、也是所有十九世纪一流艺术家的主题,是时间的诗学。在印象派绘画中,光与影成为了最能展现一日甚至一刻的关键性元素。《亲爱的提奥》里,梵高着墨最多的,就是对光线与阴影的推敲。他嘲笑那些年复一年画着永恒的人,说他们在每一个投影中寻找异端。他们似乎不在清晨或者落照的傍晚出去散步,他们除了强烈的白天的日光,或者煤气灯光,甚至电灯的灯光以外,别的什么也不想知道。这种对于光线也就是时间的把握,在梵高看来,往往像浸牛奶的面包片,平淡无味。他非常清楚自己要表现的,是律动的、活跃着的一刻,是内耀着生命感的须臾。这也是他对日本浮世绘极为青睐的原因,浮世绘所追求的,正是living for moment。石黑一雄在《浮世画家》里,描述了那些为了训练自己获得瞬间感受的画师们的生涯:投身红尘、在歌舞纵乐中感受一瞬:画家有希望捕捉的最细微、最脆弱的美,就漂浮在天黑后的那些娱乐场所里。凡高生前穷困潦倒,落寞无名,乏人赏识。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无条件鼓励他支持他崇拜他,给他亲情的温暖,予他经济的援助,替他精神分忧的,唯有小他四岁的弟弟提奥。面对这样一位知己、亲人、良友,凡高依赖、相信、感激。他可以把内心完整地交给提奥,可以将自己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一并交给提奥通过信。今天阅读这些信成了人们探究他短暂而极富才华的绘画生涯,和走向这个天才狂人的最有效的方式。作为一个狂人式天才,他是纯粹、敏感而激烈的,只要看看他30多幅版画像中尖锐、执著、封闭,几近凝固的眼神,就能够理解天才与疯子共同附体的处境,也能够明白,为什么是他画出了那样诡谲变幻的星空,为什么是他奉献如此热烈的向日葵;为什么是他,在如此赤贫的处境里,执著地追逐一个梦想,他赤手空拳出发,却收获累累秋实。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