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农村地区优秀师资和生源的流失现象
农村地区优秀师资和生源的流失现象分析如下:
1、教师子女在城区培养占据主要地位“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大多数家长的教育观念,更何况是从事教育行业的教师。
城区学校的教学设施更完善,一些教育理念更先进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及文化馆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机构。由此出发大部分教师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在城区重点学校就读。
2、不同地区的教师待遇和地位的差距是重要因素区域差异是社会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不可跨越的社会现象,因受到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影响,经济水平的差异也相应成为教育投入失衡的主要原因,地区与城乡之间的差异就体现在教师的薪资待遇上。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普遍低于城乡中小学教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教师的薪资已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3、农村的教学条件及环境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农村教师往往一人要担任多门课程教学任务他们教学任务繁多、工作强度大,不仅担任班主任,且有的教师每周上课超过25个课时。那就意味着他们没有闲暇时间与精力开展教学研究,限制了农村教师自身职业的提升。
4、农村教学环境制约教师个人价值的提升每个人都看重社会对自身能力、成就的肯定想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农村骨干教师具有更高的个人追求和优秀的才能,他们认为学校环境不能为他们提供专业发展空间和职业晋升渠道,在农村学校的职业追求得不到满足。所以一旦在现工作岗位未能被赏识,或不能够完全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们便会渴望去到更大的舞台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