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把什么作为主要评判依据
在《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体系》中,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主要评判依据,使人民群众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最有力的参与者、最广大受益者。
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简称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举止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中国大陆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国大陆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测评体系2011年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结构包括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两大部分。基本指标反映文明城市创建的基本情况,共分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全国文明城市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七大项、37个子项、119个小项,分值为100分。其中9大项测评项目简称为“八大环境一项活动,外加特色指标”,包括: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特色指标反映城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特色、城市整体形象。共有4个子项,分值为20分。同样对每项测评内容都提出了具体的测评标准、测评方式和分值。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总计分值有120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