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历史上,“江西”的兄弟“江东”是如何消失的

历史上,“江西”的兄弟“江东”是如何消失的

发表时间:2024-08-21 09:11:48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江西省名称来源,有不少人望文生义地理解为:长江以西。

这就跟理解广东、广西一样,犯了同样的错误。很多人朋友已经发现,其他带“东”“西”“南”“北”的省份,往往有一个兄弟相伴,如有山东,就有山西;有广东,就有广西;有湖南,就有湖北。到了江西这里,变了:有“江西省”,没有“江东省”!这是怎么回事呢?历史上有没有跟江西相对的江东?如果有,为何后来没有了?今天,我们就专门解答“江西”与“江东”。元代实行行省制度,将全国分为13个行政区,包括一个中书省、一个宣政院、十一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其中包括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前者主要包括今江西、广东大部分区域,江浙行省则包括了宋代的两浙路+福建路。从元代开始作为行政区的“江东”消失了,“江西”得到保留。明清时期江西省基本上就是今江西的版图范围。曾经的江南东道演变为江苏南部、上海、浙江、福建。“江东”之所以被拆分,因为这一地区宋代以来,成为王朝出产鱼米最丰饶、人口密度最大、财税地位最重的区域——如果原江南东道继续以一个政区存在,那它在经济、人口上,将是开挂般的存在,它势必成为朝廷担忧的心腹大患。朱元璋深知这一点,所以一不做二不休——他不仅拆分了元朝的江浙行省,而且将宋代的两浙路的太湖以北区域与江淮、黄淮部分区域一起,组成了新的“南直隶省”。原南直隶改称“江南省”——一个跨淮河、长江两岸,名不副实的“江南”诞生了!这个江南省历史不长,1667年便一分为二:东部称江苏省、西部称安徽省,除了婺源后来划入江西,苏北与皖北略有调整外,版图格局大体延续至今。秦汉之际江西指今安徽一带,江东指今长江以南的江浙沪地区(不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北地区)。三国时期江东泛指江东六郡,从江浙扩大到江西、福建。唐代以来江西主要指今江西大部分地区(代称为江右),江东(路)缩小为皖南到九江一带。元代调整行政区划,“江西”保留,“江东”消失。明清时期“江西省”版图确立,原“江东(道、路)”已七零八碎。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