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的三个阶段

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的三个阶段

发表时间:2024-08-21 09:12:37 来源:网友投稿

这三个阶段依次是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秦朝寿命短且资料匮乏,我们直接从西汉谈起,西汉前期沿用秦制,以丞相(又称相国)、御史大夫、太尉为宰相,称“三公”。后期因太尉职权被架空,于是丞相与御史大夫合称“二府”。后来从东汉光武帝开始,尚书权力不断扩张,宰相被逐渐取代,“三公”也演变成虚衔,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冲突是宰相制度从“三公制”到“三省制”演变的内在推动力。三省六部制式从唐代开设的,但真正运行时间并不长,到了宋代才加以完善发展起来。三省制到了元代就已经走到了尽头,明清时期则转变为“内阁制”,这是中国古代封建宰相制度的最后一种形态,也是皇权进一步扩大、相权进一步萎缩的结果。清代后期“军机处”几乎就已经取代内阁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