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如果把这美丽的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
“欲把西湖比西子”出自宋代苏轼所作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全诗对西湖景色的多样性进行全面描写概括品评,以西施之美比喻西湖之美。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尤其是其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
天清气朗时的西湖,水光盈盈波光楚楚;细雨迷濛中的西湖,山色空灵似有似无。
如果把这美丽的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那么无论浓妆还是淡抹都令人倾倒折服。
《饮湖上初晴后雨》注释
1、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2、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3、空濛:细雨迷濛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4、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5、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这首诗对西湖景色的多样性进行全面描写概括品评,以西施之美比喻西湖之美。诗人对西湖的特点作了极其准确而又精到的艺术概括,达到“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艺术效果;另外还运用了恰当新颖的比喻,赋予西湖以人的生命和资质,使西湖成为美的化身,对西湖进行美的升华。所以在难以计数的歌咏西湖的诗歌中,这首诗成为流传最广的名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创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至七年(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正、二月间。从诗意看作诗当天朝晴暮雨,诗人既为酒所醉,亦为美景所醉。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 、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