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什么意思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的意思是:失去了“大道”的规律后就显示出道德的品质,失去了道德的品质后就显示出仁的可贵。这句话表现出“道”的基础性作用,正因为社会偏离了“大道”才有了提倡道德的必要,而道德也丢失时,才需要人为显露的“仁”。
失道而后德的出处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出自《老子·德经·第三十八章》,原文如下: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
道德高尚者并不以为自己有德;道德底下者,不承认自己无德,所以没有德;道德高尚者,并不刻意做作,只是行事皆遵循道的规律;道德底下者,处处表现出有德,而自认为有道德;上仁之人有所功成,无心自居。
上义之人有所功成,有心自居。上礼之人有所功成,无人与之相应,则以臂拖拽以令人强从。故失道矣失去道的规律即显示出德的品质。失去德的品质后显出仁的可贵,失去仁的可贵而后显现义的诚信,失去义的诚信而后依靠礼的根本。
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之未落后的产物,失去礼让,则容易发生祸乱。能认识到礼前面的这些规律。即取道之精华,而礼这个东西却是愚笨的人认识大道的起始,所以大丈夫处在这些规律的敦厚之上位,不居处在这些规律的浅薄之下位。
处其厚实之处,不居其浅表,故去彼取此,只保存敦厚的精华,舍去不好的浮华。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