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古代书法家是怎样练成的

古代书法家是怎样练成的

发表时间:2024-08-21 15:42:04 来源:网友投稿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要想将书法练就到一定深度,不仅是字内功夫更是字外功夫,这是一种对素质的提升,更是自我升华。所谓字外功夫,包括学识、涵养、品格等等,将书法与字外功夫结合才能升华境界、体会精髓。这也就是为什么历代著名书法家都有着令人敬佩的品质和精神。

唐代的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也是一位勤奋刻苦的典范。因为贫苦买不起纸张,他每天取芭蕉叶来写字,后来把他种的一万多株芭蕉树叶都摘光了,于是又作了个木盘子,刷上漆,在上面练习写字,时间长了,笔尖竟把木盘也磨穿了。他写秃的笔可能比智永还多,后来将秃笔埋成一座坟,名叫笔冢。怀素刻苦学书几十年,终于自成一家。他的草书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珍品。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郑虔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学者,书法家,学问很渊博。他青年时代就爱好写字绘画,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贫寒,穷得连纸张也买不起,用什么来练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庙里存放有几间屋的柿叶,他便搬到寺庙里住下,每天取红色的柿叶当纸,刻苦学书。时间一长把几间屋的柿叶都写完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虔终于艰难而玉成,他的书法、绘画和诗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见了赞叹不已,称之为郑虔三绝。前人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从郑虔学书的故事中,不是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吗?

北宋欧阳修不仅是散文大家,字也写得神采秀发,清劲妩媚。

欧阳修小时候家贫如洗,没钱买纸笔,母亲见他好学,就教他用芦杆在沙地上练字。由于刻苦练习,后来他的书法也很有成就。他曾说:我从小喜欢的事儿可多了,中年以后渐渐废弃,有的是因为厌倦而不去做了;有的是虽未厌倦但因力不从心也不得不停止;历时愈久爱之愈深而不厌倦的就是书法。写字可以伴我消受时日且不倦怠。

所以说练字可以修身养性,但却又不仅仅只是修身养性,长期坚持和反复琢磨,同时善于总结练就了习字之人沉稳、聪慧、果断、思考、进取的优秀品质,这也就是为什么书法家在其他领域也很有成就的原因。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