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古文,“皆”字有几种解释

古文,“皆”字有几种解释

发表时间:2024-08-21 15:58:55 来源:网友投稿

基本字义 1. 全,都:~大欢喜。

人人~知。放之四海而~准。 详细字义 〈副〉 1. (会意。从比,从白。从“比”,有“并”的意思。本义:都,全) 2. 同本义 [all;every] 皆,俱词也。——《说文》 百堵皆兴。 皆死皆殡。——《左传·哀公十一年》 予及汝皆亡。——《书·汤誓》 燕、 赵、 韩、 魏闻之,皆朝于 齐。——《战国策·齐策》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左传·隐公元年》 皆以美于徐公。——《战国策·齐策》 皆自于人欤。——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在皆是。——宋· 苏轼《石钟山记》 皆托忠烈之名。——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环村居者皆猎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吾村十里皆平原 3. 又如:皆悉(尽;全都);皆既(日月亏蚀全尽);这件事情人人皆知 4. 通“偕”;一同 [together] 皆行至于阶让。——《仪礼·聘礼》。注:“犹并也。” 皆陈殿下。——《战国策·燕策》 左右皆流涕。——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宫中皆恸哭。 一时皆下。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