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闭壳龟能不能冷水冬眠
不能三线闭壳乌龟在冷水里不能冬眠,它必须在合适的温度下才能冬眠。
龟体重约2至2.5公斤,全长94-157毫米。头大小适中头背皮肤光滑,后部皮肤有细裂纹,吻略突出于上颚,上颚微钩曲。眼大鼓膜清晰。背甲较低平卵圆形,前缘微凹或平,后缘圆。背具3棱,脊棱明显;幼体后缘略呈锯齿状,侧棱弱。颈盾长而窄长方形或长条形。椎盾5枚,五边形或六边形,宽均大于长。肋盾4对,一般亦宽大于长。缘盾12对,均呈长方形,每枚盾片均有中心疣轮及同心纹。腹甲与背甲大致等长,呈长卵形,前缘圆,后缘凹入;腹部各盾缝的长短因标本而异,一般以股盾缝或胸盾缝最长,肱盾缝最短。腋盾、胯盾小或缺失。甲桥不明显。背、腹甲以韧带相连,腹甲之前后两叶亦以韧带相连,能向上关闭背甲。四肢扁平前肢有覆瓦状大鳞。指5、趾4,均具爪,爪细长而弯曲。指、趾间全蹼,尾长而尖细。因腹甲与背甲两侧由韧带相连,腹甲中间有横贯的韧带o遇到危险时,头尾和四肢缩入两甲中间,由腹甲前后部分向上闭合,故有“闭壳”之名。头前部褐色后部橄榄色,颈部橄榄绿色,有黑色带状斑。棕褐色背甲长约17厘米,宽约13厘米,有3条黑色纵走的隆起,边缘往往为黄色,故得“三线”之名。前后肢的背面橄榄色,黑色腹面,杂有黄斑。头背黄色或黄橄榄色。喙缘及鼓膜黄色,并连成一线,向后延伸。有的标本眼后有小黄点。头侧栗色或黄橄榄色,中间色较浅,上下缘色深。瞳孔黑色虹膜黑中带金黄色。颏及咽黄色。背甲淡棕色或棕色。中心疣轮棕黑色,并有棕黑色放射纹。
3条背棱棕黑色。背甲缘盾腹面淡黄色,有棕黑色中心斑。腹甲黑褐色边缘黄色。雌龟颈、四肢、尾等身体柔软部分的背面为淡棕橄榄色或淡棕黑色,腹面桔红色。雄龟颈、四肢及尾等柔软部分均呈鲜桔红色。尾背侧各有1条棕黑纹。前肢前缘的成排大鳞红色。骨骼描述依85Ⅸ001号标本:头长37毫米,宽21毫米(均以颚关节为基点)。骨质鼻孔共同开口于吻端。前额骨1对,大;额骨1对,较小,两额骨相接处向前尖出,楔入前额骨;上枕骨棘向后伸出,超过枕髁。眼眶大眼径为11.3毫米×9.4毫米,眶间距10.4毫米,眶周为上颚骨,前额骨、额骨、眶后骨及方轭骨所围。方轭骨与眶后骨、轭骨相接,颧弓完整。鳞骨末端尖出。上下颚咀嚼面极窄。骨质内鼻孔大,与眼眶前缘位于同一平面。翼骨宽在基蝶骨前方广泛接触。六边形的颈板短边在后缘。椎板8枚,第一至第五枚为六边形,其后部的两侧边为最短。第六枚及第八枚为四边形,第七枚为八边形。肋板8对,均被椎板所隔。臀板1枚,长方形,臀上板1枚,大,扇形。椎板中央棱起,肋板在侧棱相应处亦棱起。腹板9枚。舌腹板与下腹板相连的骨缝间具结缔组织。肱胸盾缝横切内板最宽处。背腹甲以韧带相连。栖息环境在自然界中,三线闭壳龟栖息于山区溪水地带。三线闭壳龟在中国广东生活在南部海拔50-400米的山溪中。白天多隐于洞穴或水草繁茂处,高温或受惊时潜入水底。在自然界多栖息于溪流小河旁,并在水边灌木丛中挖洞做窝。生活习性早晨及傍晚活动。三线闭壳龟喜欢阳光充足、环境安静、水质清澈的地方。三线闭壳龟有群居的习性。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三线闭壳龟的生活习性已被改变,白天活动较多,夜晚栖息在水底或爬在岸上。由于龟是变温动物,它们的活动完全依赖环境温度的高低,当环境温度达23~28℃时,龟活动频繁,四处游荡。在10℃以下时,龟进入冬眠。
12℃以上时龟又苏醒。一年中4~10月为活动期,11月至翌年4月上旬为冬眠期,南方地区的冬眠时间较短,一般为12月至翌年2月。食性:三线闭壳龟属于杂食性。在自然界中主要捕食水中的螺、鱼、虾、蝌蚪等水生昆虫,同时也食幼鼠,幼蛙、金龟子、蜗牛及蝇蛆,有时也吃南瓜、香蕉及植物嫩茎叶。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食蚯蚓、瘦肉、小鱼及混合饲料。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