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如何“致良知”

如何“致良知”

发表时间:2024-08-21 20:17:16 来源:网友投稿

“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就是要将知识与实践、功夫与本体融为一体。

良知前冠一“致”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点出了要害。这个“一了百了”的功夫又正是活一天有一天新问题的需日新日日新的功夫。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扩展资料:“良知”一词最早来源于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有言:”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也,良知也”。直译一下“良”是指”天生本然,不学而得”的意思(注意不是”善良”的意思),“知”,可以理解为”智慧”。“良知”,直译过来就是“天生本然,不学而得的智慧”。在王阳明这里,他所谓的“良知”,主要是指天赋的道德观念。“致”,动词,”达到”的意思。合到一起所谓“致良知”,意思是行为要达到良知的要求。前面说了王阳明要解决的问题是人怎样才能成为圣贤。现在他给出的答案是:如果你的行为都能达到你自己内心良知的要求,或者说,都能遵从自己内心良知的指示做,那你就是圣贤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