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则”有哪些意思
1.(会意。
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 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2.同本义 [criterion;norm;standard;rule]则,等画物也。——《说文》则,法也;则,常也。——《尔雅》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管子·七法》均守平则。——《周礼·大司马》法则以驭其官。——《周礼·太宰》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史》。注:“亦法也。”有物有则。——《诗·大雅·庶民》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形势》3.又如:则天(以天为法,治理天下);则度(法度);则效(则象。效法)4.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 [grade]《坤》作坠势,高下九则。——《汉书·叙传下》。颜师古注引 刘德曰:“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5.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district about 300 square li]。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6.标准权衡器 [standard weighing device]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史记》7.榜样[example]。如:以身作则〈动〉1.划分等级 [grade]咸则三壤,成赋中邦。——《书·禹贡》2.仿效,效法 [follow;imitate]。如:则先烈之言行3.做,作 [do]众人听了,吓得不敢则声。——《红楼梦》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