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谷物酿酒的化学变化原理
粮食酿酒多以含淀粉物质为原料,如高粱、玉米、大麦、小麦、大米、碗豆等,其酿造过程大体分为两步:首先是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将淀粉分解成糖类,称为糖化过程;第二步由酵母菌再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
白酒中的香味浓,主要是在发酵过程中还产生较多的酯类、高级酯类、挥发性游离酸、乙醛和糠醛等。白酒的酒精含量一般可高达60度以上。直接将粮食(大米、玉米、高梁、稻谷、红薯等)加复合增香型高产酒曲,发酵10-15天就可蒸馏制成优质白酒。原料处理是粮食酿酒中的重要环节,酿酒的原料要求经过粉碎(大米不必粉碎),一般细度要超过80目,大小均匀,粉碎机底筛直径在1mm以下。只有达到这样细度的颗粒,才能被水充分浸泡,使霉菌广泛的与淀粉接触、酶解,使淀粉的糖化率达到95%以上。在配料顺序上,应采用先粮后曲再加水的方法较好,粮水比应控制在1:3,复合增香型高产酒曲用量为原料总量的0.6%~0.7%。先按比例把粉碎好的粮食倒入缸中,再加入复合增香型高产酒曲搅拌均匀,然后把35℃的水逐渐的倒入缸内,,下曲时温度不要超过38℃。粮食酿酒的过程是淀粉先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经发酵作用再转化为酒精,化学方程式为:(C6H10O5)n + n H2O ——酶——> n C6H12O6C6H12O6 ——酶——>2 C2H5OH + 2 CO2↑酿酒的关键在于发酵,发酵做好了,酒的质量、产量都会得到提高。生料酿酒的发酵温度应控制在20℃以上和35℃以下,当高于40℃者易产酸,甚至曲种死亡,低于20℃者,生料难以发酵。所以最佳发酵温度是25~35℃。 发酵出来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白酒。扩展资料: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含一定浓度酒精饮料的过程。酿酒原料与酿酒容器,是谷物酿酒的两个先决条件。据考古出土距今五千多年的酿酒器具表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夏禹时代存在酿酒这一行业,而酿酒之起源还在此之前。远古时人们可能先接触到某些天然发酵的酒,然后加以仿制。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龙山文化时期酿酒是较为发达的行业。酿酒原料不同,所用微生物及酿造过程也不一样。酒曲酿酒是中国酿酒的精华所在。《齐民要术》记载的制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后世也有少量的改进。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