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太极拳段位怎么考

太极拳段位怎么考

发表时间:2024-08-22 13:43:03 来源:网友投稿

陈式太极拳段位制考核要求陈式太极拳的基本身型是“上悬下沉,中节舒松”的状态。

要求做到虚领顶劲,躯干正直,腰腹沉实,裆口圆活。头顶上领似有一绳悬住百会穴。身型端正脊柱竖直,有挺拔之势。腰劲下贯小腹充实,则力量充沛。开胯屈膝裆口呈圆,腿上力量才能向上传递。人体在这种上悬下沉作用下,被对拉拔长,肩、肘、腕、脊柱、髋、胯、踝等关节都要撑开,胸腹部亦随之宽舒,中节各部就能灵活运转。这种状态能全身放松、节节贯串,气贯于梢,增加肌肉的弹性力与爆发力。能使下桩沉稳,利于发劲。同时构成螺旋的基准轴线,使百会至尾椎形成中轴,构成躯干自转、肢体公转的轴心。杨式太极拳段位制考核要求(1)立身平正、架势工整、腿蹬脚碾、臂如刀锯(2)劲如抽丝、柔中求刚:抽丝劲与松沉劲是习练杨式太极拳追求的劲力。抽丝劲的形成是意识与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求身体沉稳、肢体柔软、意念深长、动作连贯,使力量绵绵不绝。

(3)呼吸自然、“哼、哈”为用:习练杨式太极拳要求呼吸在自然和顺的基础上,与蓄势、发力的动作相配合,做到蓄势时吸气,发力时呼气。

(4)以心行气、内外相合:要求以外在引导内在.以内在促进外在,获得内外的一致性。

(5)上下相随、方圆相生:在追求身心融合的同时还要追求整劲。要求手足之间互相引导,如一线贯串,连接成一个整体。在力量上完成方劲与圆劲的统一。吴式太极拳段位制考核要求(1)斜中寓正。吴式太极拳的身型要求斜中寓正。从外形上看吴式太极拳有两根线,一条正线,一条斜线。以弓步为例要求前腿弓膝,膝尖对正前脚尖,使重心落于支撑脚,形成一条由上到下的垂直线;后腿蹬直,尾闾对正后脚跟,使后腿与后背形成一条倾斜的直线。

(2)虚领顶劲。吴式太极拳称头部为“定盘星”。练习吴式太极拳时,无论身体如何运动,应始终保持头部中正,下颌自然内收,颈部松而不软、挺而不僵的状态。

(3)松肩垂肘。肩部松开可以发出更大的劲力。松肩的方法有两种:

①用意识引导两肩肌肉放松。

②感觉两肩沉降的同时把两肩向两侧伸展,有把肩部拉开之意。垂肘是指肘尖微微下垂,感觉两臂有延伸之意,肘不坠会使动作迟滞,力不能长,使两肋失去保护。

(4)松腰、垂臀、裹裆。太极拳的动作变化皆系于腰腿转换发力,能松腰则重心稳定,动作运转轻灵。松腰要做到腰椎、腰两侧韧带和肌肉充分放松;突臀会造成腰部不能放松,所以应有意识地使臀部下垂,从身型上看不出突出的痕迹。裹裆是使两腿有向内包裹之意,膝关节与脚尖形成上下垂线,以达到裆要圆、圆则稳的目的。

(5)川字步型。吴式太极拳强调川字步型。无论是弓步、虚步还是开步站立,无论向哪个方向行进,都要求两脚平行,脚尖朝着同一方向。武式太极拳段位制考核要求身体形态的纵的要求是身正形直,架高步活。躯干正直凝然不动,整个套路练下来身型几乎没有变化,在很多动作中,人体几乎直立着。所以架子站得比较高,步子灵活,步法较多。常见的有跟步、撤步、丁字步,还有震脚与跳跃等。练习时要严守十三条身法,即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裹裆、护肫、尾闾正中、腾挪、闪战、气沉丹田、虚实分清等。前面九个是静态的,后面四个是动态的,此处一并讲解。提顶:意向上虚领顶劲,自然地提领全身,头不低,精神集中。 吊裆:两腿虚实分清,裆如吊空一样,臀部有前送之意,小腹有上翻之势。 松肩:两肩自然松开,自然下垂。 沉肘:两肘尖要自然下沉,不上翻。 含胸:胸有内含之意,但不可前俯。 拔背:脊骨似有上胀、鼓起之意,但不可低头。 裹裆:两膝有内向之意,两腿分清虚实,两条腿当一条腿。 护肫:两手各护半胸,两胁微微内收,使胸中感觉松快。 尾闾正中:虚领顶劲,百会穴和会阴穴上下自然垂直。 腾挪:先意动,后身动,即预动之势。 闪战:身体四面旋转灵活,发劲迅猛。 气沉丹田:丹田调控,使底盘稳固。虚实分清:虚,不是完全无力;实,不是全然站死。精、气、神要贯注于实腿,有上领之意,身法不可散乱。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