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解释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解释

发表时间:2024-08-23 12:26:15 来源:网友投稿

孟子“义”论的独特之处是把它与羞恶联系在一起,认为“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以往的诠释把羞恶(义)纳入恻隐(仁)之中,忽略了羞恶和义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独特内涵。通过在面对“嗟来之食”和“穿 为盗”等事件时的心理感受以及“心有所同然”的设准,孟子显示和阐明了“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的道理孟子认为坚守羞恶之心之不喜为的底线,扩充羞恶之心于事事物物上,无为其所不为,则无所往而不为义仁者爱人,仁:就是要有同情之心,有怜悯之心。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畜牲都有怜悯心,人就更应该有。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