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在缅甸北部丛林作战为什么没有引起森林大火
一、潮湿多雨的丛林不易燃烧。
其实为了消除丛林作战的影响,美军连枯叶剂这种化学毒剂都用上了,自然不会出于人道主义,放弃放火烧山的战场手段。越南的雨季很长,空气湿度非常大。从四月到十月底,正是植物生长茂盛的季节,鲜活的植物含水量很高,难以着燃。即使一些枯树,潮湿的枝干用汽油引燃,也不能充分燃烧。产生的浓烟还增加了美军的空中侦察难度。再加上雨季的降雨非常多,常常烧没多久,就被雨水浇灭。一位美国军人的回忆录记载,在越战中,美军曾使用大量燃烧弹和汽油喷射,尝试点燃森林,但是最终都失败了。除了浪费大量的燃料,所能破坏的,也就是人为焚烧的一小块区域。
二、溪涧山地不利于放火烧山。在越南这种湿热雨季气候下,山地的丛林植物生长速度非常快,通常美军耗费大量的燃烧弹,将山林烧得一干二净。但是雨季一来,由于烧掉的树木提供了大量养分,这些植物又会疯狂生长,更加旺盛地重新覆盖整个山林。到了秋冬季节,雨林中多为常青乔木,燃烧仍然很困难。
三、放火烧山影响平民和自身安全。另外面对北越的游击战术,美军也不得不进入丛林作战。这样一来更不能想烧就烧了。山里不仅有北越的游击队,还有他们的美国大兵呢。大火可不长眼睛,万一烧到自已人身上,那可得不偿失。而且山里遍布着南越居民的村寨。如果烧山造成平民伤亡,或是村寨被毁,不仅难以向南越地方政府交代,国际舆论压力,也会让美国政府难以承受。
四、放火烧山破坏南越生产及稳定。美军介入越南战争的目的,是扶持亲美的南越政府,帮助和保护南越,打击北越,而不是以破坏摧毁南越为目的。对于越南战争主战场的南越领土,如果任意放火烧山,对于机动性较强的北越游击队,并不能造成实质性的打击,相反可能引起当地资源及自然环境破坏问题,严重影响南越的基本农业生产。民众的温饱难以解决,必然引起南越内部动荡。越南战争结束之后,整个越南国家有着100万的孤儿、200万的寡妇、50万的残疾人。越南的经济发展多年停滞不前。直到今天都没有走出当年的泥潭,男少女多现象仍然存在。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