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为什么总说童年是美好的

为什么总说童年是美好的

发表时间:2024-08-23 17:26:14 来源:网友投稿

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经之路,也是迈出人生大门的第一步,但却无忧无虑,天真率性,更是一个人一生之中,最快乐、最无忌的年代。

七六年因故回到了老爷家,我原本就是客,年长一点的都和老爷一辈。就是年轻的有些甚至和我年龄相仿者,都和母亲同辈。我四姨只比我大一岁,我老爷弟兄三个,我三老爷家的小姨和我同岁而且还是同班同学。 但是却有几个比我小和我气味相投的要好的,也是我了孩子王。 我从气候干燥的大西北回到这里,首先克服的就是水土不服的问题;第二个要克服的问题就是气候问题。第三个要克服的问题是地面的泥土问题。 无奈,只是岁月沧桑了那段时光,岁月的废墟,散发着发晦的气味。那不是《阿尔汉布拉宫的回忆》更不是《二泉映月》的孤独与思念。一阵阵秋风过后,在《秋日的私语》中却丢失了打伞的人,回归于大自然的仍是那片片凋零的落叶。 整个村庄分为前后两个自然村,中间有一条河隔开,也就是两个生产队,我住在前村。 村西头有一片油菜地,是后村的。或许是年少率性的释然亦或许是年少好动的表现。我随手掐了一朵,这下可惹了大祸 ,看这片地的老农手提棒槌,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追赶,足足追了有十几里,在路边等着我,吓得我不敢去上学也不敢回家。还是三姨出面解决了此事。那时读书、写作业没有电灯,全部用煤油灯来照明,我眼晴近视就是那时发现的,一件顶新的的确良外衣,肩膀头却烧出一个大洞。课桌是几块砖头架起的水泥板;唯一的体育设施就是乒乓球台,也只不过是用砖头垒起来的上面放两块较大的水泥板中间放一行砖头而已。那时学校对乒乓球比较重视。 村子和学校大约有十几里路,那时播讲的小说是刘兰芳的《岳飞传》,我们几个同学为了收听《岳飞传》,中午下课铃一响,就开始往家跑,争取回家能收听《岳飞传》,半导体收音机是母亲给老爷买的,在当时也算是一个稀罕物件。 最让我们几个孩子开心是上早晚自习,每年按季节的不同,几个孩子早上趴上村里农民自家的果树,开始摘果子,直到把书包塞满为止,能吃的吃掉,不能吃的在地上挖个坑,铺上一些麦草,捂上十几天也就熟了。回到家喝上一碗红暑干稀饭,拿上一个豆面窝头,里面放上新捣碎的辣椒,开开心心,又踏上了上学的征途。九月中下旬是农民们收割豆子的日子,农民们割完豆子,剩下豆杆,十余株一捆,三捆一架,架在地里晒干,好拉回家烧火,我们几个孩子就一路放火,十几里的田间小路就好象一条火龙,飒是好看;在学校和村子中间有一块田,方方正正,孩子们为了方便,便斜着踏出一条田间小路,总是把那长方型切割,于是农民便犁了那块地,孩子们继续踩,于是乎犁了踩,踩了犁。最终农民们妥协了,任由孩子们踩踏。 我们那是冬小麦的产区,又是全国的主要产粮区,每年三月小阳春,无边的麦田,绿油油、清爽爽、活脱脱、清风吹来,随波逐浪,我撑着油布伞走在田间小路上,两边尽是绿的天堂,虽是微风,但那硕大的油布伞和弱小的我还是很难驾驭的,幸好两边绿给了我力量。每年农闲时,农民们总是做些粉条过年,而放了寒假的小孩就成了曾热闹的人。我老爷是生产队的饲养员,大牲畜又是农民的心头肉。就需要司养员睡在牛棚里细心照料。虽然气味比较难闻,久而久之就习惯了。而且刚钡过的麦杆气味芬芳,睡在上面即保暖又透气,在冬天没有取暧设备的那时,算是求之不得了。 晚上,吃过饭,就趴在老爷的腿上听村里几位老人讲鬼的故事,每每吓得我直往老爷的怀里钻。 儿时的记忆,总是定格在人生最珍贵的回忆里,灿烂的笑脸,清脆的笑声,在麦田中追逐游戏,在河中戏水,(当然是水浅的地方,我不会游咏)在玉米地里偷摘生产队里的玉米折玉米杆(因为没有成熟的玉米杆很甜,象甘蔗一样);在红署地里奔跑,在河边扎青蛙;或摘未完全成熟的芝麻、豌豆、吃它们的仁及外壳。冬天手捧着棉籽团,棉籽团里面点上火,边走边吹。棉籽就是棉花加工后,剩下的种子,多为榨油用。蝉上市的时候,雨后晚上拿着手电去抓往树上爬的蝉蛹,回来用油煎着吃,四,五月间燎烤未完全成熟的麦穗。 在那里虽然守着京广线,却很穷,人均土地太少,只有六分左右。和老爷家一河之隔的姨老爷家就不一样了。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