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诗经秦风无衣讲解

诗经秦风无衣讲解

发表时间:2024-08-24 09:19:37 来源:网友投稿

全诗分为三章,集中描写了战士出战迎敌之前的思想动员和物质准备。

采用重章叠句形式,逐层深化主题。各章开头两句,以自问自答的句式发出英雄的呼唤。“无衣”表明生活的艰苦。即使如此在大敌当前,国家安全、民族生存受到威胁之际,他们仍然毫不犹豫地奋起从军。他们只是想着如何迅速有力地打击侵略者,其余的事全都弃置不顾,他们慷慨表示,不仅可以与战友共穿战袍,甚至连内衣和下裙都可以共穿。“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的描写,采用的虽不是幽默夸张手法,但劳动人民在艰难困苦条件下,互相友爱、共赴国难的精神面貌和豪爽乐观的性格,被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这几句进一步写出了战士们更加高昂的参战热情。“王于兴师”,说明这是全民族的抗战。国王代表国家发出号召,人民为保卫祖国、保卫家乡而积极响应,踊跃从征。他们一面整顿衣装,一面修理武器,磨砺刀枪,为迎击敌人在做着充分的准备。他们为什么能如此步调一致,互勉互励呢 每章的结句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三个结句中“与子同仇”是关键,因为大家有着共同的仇敌,所以在打击敌人时才能够“与子偕作”、“与子偕行”。因为有“同仇”、“偕作”、“偕行”这样统一的思想基础,也才会有“同袍”、“同泽”、“同裳”的表现。对敌人的仇恨与对战友的热爱是互为因果、密不可分的。人民的共同行动是由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命运所决定,相同的社会地位把他们连结在一起,客观上表现出一种伟大的友爱精神。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