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提出的学习纲领
孔子提出了一个为学的纲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述而》,6章)这既是一般的为学纲领,也是他的教育纲领。他本人即以此为学,同时又以此教育学生。“志于道”,是学习和教育的总纲领。立志求道,获得人生的最高真理和智慧,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即“君子学以致其道”(《子张》,7章)。所以要放在第一位。办学校,办教育,就要以“志道”、“致道”为理念,以此要求办学的人和学习的人。这正是学校教育的神圣之所在。“据于德”,则是“求道”的根本途径。要以人的内在德性为依据,发挥人的固有潜能,培养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生的真理和智慧,只靠外在的知识教育是做不到的。孔子开创的儒家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德性教育,德性是人生智慧的内在依据。“依于仁”,进一步说明仁是德性的核心,也是德性之全体,具有明显的主体性,其他德性都包括其中。“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30章)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方法只能是启发式的,而不是灌输式的。仁体现了道的核心价值,所谓“志道”、“据德”,就是以仁为核心价值。“游于艺”,是指文化知识教育。“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又一说,指“六经”)主要指人文知识,但广而言之,可指一切文化知识,包括科学技术。这是孔子教育的主要内容。但他认为,这些知识是道的载体,通过学习,可“下学而上达”,获得最高真理。也就是说,学习知识,不能游历于道之外,要以道为指导。这四句话,表达了孔子教育理念的全部内容。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