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课程优势
(一)高速无损耗传输,有力促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受制于传统通信技术传播带宽小、网络不稳定等因素,以往极高清、VR、云3D、虚拟仿真等资源难以在教育网络流通,或出现资源传播耗时长、资源品质变差等现象。
凭借超高速、大连接、低延时等特点,5G技术可将云3D、虚拟仿真、VR等资源无损耗地高速传输与利用,使得教学资源的内容更加多样、形式更加丰富、流转更加便利,并实现从课程教学向“现实+线上+虚拟仿真”转变,理论讲授向“理论+实践+研讨”转变,知识传递向知识体验与知识创新转变,有力促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二)重构教学环境与空间,加快教学方式变革5G技术高速率、低延时的特点,将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仿真、极高清视频、无延时直播等在教育全流程中应用,促进“人机交互、虚实结合”的教学环境创设。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教育经历了从物理空间到网络空间的“迁徙”。经过疫情洗礼,师生虽已回归校园,但这种全国范围线上教学的经历将加快线上线下教育的互相融合。借鉴“停课不停学”的宝贵经验,我们应借助5G技术全面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创建高质量智慧校园,推动物联网、云计算、虚拟仿真等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落地实施,并将教学空间从教室向线上线下教学空间延伸,使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真实与虚拟课堂等教育教学空间相互交融,加快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三)助力线上教学平台交互化,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疫情期间,大规模在线教育取得一定成效,各地依托5G技术保障教育资源稳定传输,并进行了5G在线课堂、5G+全息投影、5G+4k视频传输等有益尝试,保障了学生享受优质教学资源的权利。后疫情时代5G还可在强调专递性的“双师课堂”上发挥更大作用。处于资源接受方的农村及偏远地区学生可享受质量上乘、画面清晰无抖动的学习资源。另外微型化、组网灵活的5G基站更适合优先布局教育落后地区,帮助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并能同步学习优质的校本课程。落后地区教师也能借助5G网络跨区域实时参与“网络名师工作室”的线上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缩小校际、城乡、区域教育质量差距,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四)助力办学集团化,促进基础教育包容与公平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探索集团化办学及基础教育学校间的对口帮扶。集团化办学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意在通过(母校)引领,帮助农村学校或资源薄弱学校(子校)共同发展。由不同背景、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若干学校共同组成的基础教育集团,势必存在受教育权、公共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质量及区域教育公平等矛盾。借助5G+学生学情的大数据分析,能促进不同层次生源的相对公平分配;借助超低延时的5G+超清视频,能实现学习共同体之间师资、经费、信息、设备的共建共享,保证集团内强弱校的教育均衡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